电子内窥镜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集光、机、电等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 它采用尺寸极小的电子成像元件—CCD(电荷耦合器件),将所要观察的腔内物体通过微小的物镜光学系统成像到CCD上,然后通过导像纤维束将接收到的图像信号送到图像处理系统上,最后在监视器上输出处理后的图像,供医生观察和诊断。
整套电子内窥镜系统主要由内镜、电视信息系统中心和电视监视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另外,CCD耦合腔镜、腔内冷光照明系统、视频处理系统、和显示打印系统是电子内窥镜的主要结构的组成部分。
电子内镜的构成还配备一些辅助装置,如录像机、照相机、吸引器以及用来输入各种信息的键盘和诊断治疗所用的各种处置器具等。
电子内窥镜在国内大中型医院内镜室的诊断和治疗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有分辨率高、易于诊断、管径细、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主要缺点是易损坏,一般用户不能修理,厂家维修费用高。
①先端弯曲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
镜头盖玻璃划痕、破裂、缺口、被污物覆盖,会造成监视器图像显示模糊、有黑点,影响病症的检查和诊断。如出现划痕、破裂、缺口,则停止使用;如被污物覆盖,则用软纱布蘸清洁液擦拭干净后再使用。
送水/送气喷嘴被粘液、异物堵塞,造成送水、送气不畅,影响镜子的使用。方法:在吸引时先保持送气状态,吸引后再次送水送气操作,确保管道内无残留液体和镜面的清洁。
弯曲部表面覆着一层薄橡皮,有一定的弹性,确保弯曲角度的轻松操作。弯曲橡皮可能会出现褶皱、破损、针孔、重叠等故障,使镜子不能使用,还会造成镜子漏水,故平时应做好镜子的测漏,不能用力擦拭弯曲橡皮,使用水溶性润滑油擦拭可以避免弯曲橡皮提前出现老化膨胀。
②插入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
插入管外皮出现发黄、老化、结晶等现象,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在检查患者后没有及时擦拭掉镜子上的人体粘液、蛋白质,此类物质结晶后会使插入管发黄发硬。防范措施主要是检查完后及时清洁表面赃物,清洗时要先用酶液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插入管蛇管出现针孔、破损、折皱,此类现象引起的原因主要是插入管和锐物碰撞、清洗盘圈时角度过小、患者口垫脱落、镜体被患者咬伤、镜子安放时被夹等。防范措施主要是拿镜子、清洗时盘圈角度不要过小,提防与锐物碰撞、被夹、镜体被患者咬伤。
插入管内部的导光束导光暗淡、发黄或不导光,导像束导像出现黑点,主要是由于插入管打折角度过大、挤压、碰撞、被夹、被患者咬伤等导致导光束、导像束光纤有一部分断裂。防范措施与(2)中相同。
钳子管道也位于插入管内部,主要用于活检钳、异物钳等从中通过,其故障主要是钳子管道管壁有针孔、裂痕等破损,造成镜子内部漏水,从而引发镜子内部电气部分短路,严重时造成CCD烧毁。造成此类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在弯曲角度过大时通附件,在钳子管道内释放针头、活检钳、异物钳。防范措施有:附件在先端弯曲部放松时通过钳道管;等到附件伸出钳道口后再释放针头;闭合活检钳后再插拔;使用没有问题的活检钳;使用前做好测漏工作。
③操作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
操控按钮、角度旋钮漏水,可能造成操作部内部进水,电气短路。常见故障原因为操控按钮与锋利部件碰撞,或长久使用造成按钮橡皮老化。防范措施主要为小心轻放,使用前做好测漏工作。
吸引口磨损,严重时将出现自动吸引,虽吸引量很小,但直接造成送气量不足,无法将胃完全撑满,一直保持长时间送气状态。错误的抽出附件的手法往往会导致吸引口磨损,加强使用者的规范操作可避免此故障的出现。
角度钢丝断,主要是打角度时用力过大使得超过角度范围引起。规范的操作和使用可以避免该故障。打角度时动作要轻缓,一来不伤及病人,二来保护角度钢丝。
④电气连接部常见故障解析及防范措施
(1)电气连接口腐蚀和生锈会造成图像闪烁、抖动等异常现象,严重的会使CCD 损坏。引起该故障的原因主要为:清洗消毒时电气连接部未盖防水帽,电气连接口在沾有水的情况下与图像处理中心相连。防范措施为:镜子在清洗消毒时要盖防水帽,之后一定要用干布擦拭镜身并用气枪吹干电气接口点。
(2)电气连接头与连接座在卡口未对准的情况下用力嵌入,造成电气连接头内的金属针头折断,引起图像异常或无图像显示。电气连接时按对应的位置卡牢接口以避免该故障。